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村幹部拖延還款時間自罰 - 一部規約三十年傳承

村幹部拖延還款時間自罰 - 一部規約三十年傳承

伊秀女性範 人氣:3.16K

一部規約三十年傳承:村幹部拖延還款時間自罰

一部規約三十年傳承:村幹部拖延還款時間自罰 第2張

一部規約三十年傳承:村幹部拖延還款時間自罰 第3張

“這本冊子還是1995年我用毛筆寫的。”76歲的王有錄反覆摩挲著一本泛黃的小冊子,小心翼翼,“這可是我們王家的寶貝啊!”只見冊子的封面上寫著“治村規約”四個字,落款是公元一九九五年七月,書脊用棉線縫訂了三處,儘管過去了二十多年,卻儲存完好。

說起《治村規約》的歷史,老王如數家珍。王家村地處江西省橫峰縣西緣,位置偏、地勢高、取水難、田地少,曾經是當時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窮則思變,為了凝聚人心、擺脫貧困,自上世紀80年代起,王家兒女集思廣益、秉承祖訓,制定了這部《治村規約》。在35年不斷地完善和執行過程中,昔日一貧如洗的王家村如今已變了樣。

“我們村就是一個大家庭”

“王家子孫做人就要像王字一樣,端端正正,不歪不斜——王文峰。”

“再窮不貪公家東西,餓死不沾集體糧食——王細有。”

“寧可缺錢,不可缺德;寧可無財無勢,不可無情無義——王福生。”

……

走在王家村街頭,一處名為“好客王家”的民宿引人駐足。民宿的外牆上整齊地掛著幾幅“王家祖訓”,寥寥數十字簡單質樸,和牆上的名字一起傳續著王氏家族的精神財富。

介紹完祖先的故事,王有錄意猶未盡:“自古以來,我們村像這樣的祖訓有成百上千條,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每年的正月八年級,我們村都會把村民召集起來集中學習王氏祖訓,這是每年固定的活動,最早的《治村規約》也就是從這裡來的。”

早在王家村獨立建村前,這裡僅僅只有8戶人家,因為人稀地少,各家各戶都在為自家的生計“單打獨鬥”,深受貧困之苦,外界甚至一度傳唱“嫁女不嫁王家郎”。1981年,王家村獨立建村,有了集體意識的王家人決定共同經營。“無規矩不成方圓”,一部約束各方行為的準則在汲取家規祖訓的基礎上初具雛形。

1995年,由王有錄執筆,《治村規約》被正式編製成冊,內容包含村風民俗、土地承包、財務管理、環境衛生、鄰里關係等共13章71條。2016年,為了更好地監督村幹部履職,又重新修訂了《治村規約》,把規範村幹部廉潔幹事行為納入《治村規約》,村幹部依照《治村規約》接受村民監督。

“在我們村,所有的村務不論大小都是由理事會召集和決定的,理事會就是我們的主心骨。”王有錄一邊說一邊翻開了那本陳舊的會議記錄本。

自1981年起,每年元宵節前後要進行村理事會選舉。68歲的王有財,從2007年當選那日起,一直連任王家村理事會理事長至今。“那一天,所有村民都齊聚一堂,理事長不僅要當場述職,還要公佈村集體財務,由村民打分,只有合格者才能成為新一屆理事會成員。”王有財說。

村中公共事務先議再定,很多決策都出自於每週末的理事成員會議。“我們村就是一個大家庭,有事一起扛,有福一起享,村子整潔透亮,鄰里和諧相處,種養合作社也辦得紅紅火火,這其中《治村規約》發揮了很大作用!”王有財說。

一張“自罰5元”的單據

任理事長10年的王有財,對《治村規約》的每一條規定都滾瓜爛熟。不過,規約中有一條內容令他尤其刻骨銘心。

那是1999年7月,當時的王有財還是村裡的會計。他向村小組借款200元用於修機器,經村小組集體討論同意後,定在8月20日之前歸還。根據《治村規約》第27條規定,“村民借、欠集體資金,需經財務主管領導簽字同意、定期歸還,按規定利率交付利息。”由於拖延了還款時間,除了歸還本金利息209.3元,王有財主動繳納罰息5元。

王有財翻出村裡的賬本,這張寫有“罰息5元”的單據他一直儲存到現在。“《治村規約》是我們村裡人共同制定的,人人都要遵守,我作為村裡的會計,村裡的錢都從我手上過,更應該帶頭遵守執行,接受監督。”他說。

村幹部以上率下、以身作則,是帶領村民幹事創業的動力源泉。這一點,王有財最有發言權:“村民們把理事會選出來,就是相信我們,只要是有利於全村長遠發展的事,我們都願意做,我們也會按《治村規約》照章辦事,讓村民們放心。”

村幹部的堅守讓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曾經一盤散沙的王家村也在慢慢發生變化,積蓄著厚積薄發的力量。王有錄深有感觸:“《治村規約》是大家商定的,所有人也都自覺無條件遵守。比如家禽要圈養,跑出就要罰款;理事會開會,遲到者也必須罰款,無一例外。現在,大家的集體意識、自我約束意識越來越強。”

35年來,在《治村規約》的約束下,王家村沒有發生一例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沒有出現一戶不良信用記錄;沒有一起請上級入村調解的矛盾糾紛;村內無一處汙水溝,村莊民房無一戶封閉式圍牆……

手機螢幕上的理事會

在王家村黨小組長王華的手機裡,有兩樣東西他不看“心裡就慌”。一個是電子版的《治村規約》,另一個是名為“王家議事群”的微信群。

“投資近10.5萬元,完善文化活動中心設施。”

“籌資6萬元,興建籃球場等文體活動設施。”

……

在王華向筆者展示間隙,不時有新的聊天訊息彈出來,大部分都是王家村公共資金使用情況的通報。

王華邊滑動手機邊介紹:“現在是新媒體時代,我們的《治村規約》也要藉助現代科技的優勢。如今,村裡的公共事務都會先放在這個議事微信群裡討論,形成一定的意見和方向後,最後由理事會拍板。”

理事會從會議室搬到微信群,在村幹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樑。群眾的大事小情在微信群裡得到及時解決,村幹部的履職情況在微信群裡一目瞭然,幹群關係就在一句句“你來我往”中拉近。村務工作的效率不僅大幅度提高,還為村裡省下了可觀的費用。

2016年4月,王家村文化長廊開工建設。在採購木材時,村民理事會物資採購組組長王冬良在議事微信群裡釋出了江蘇供應商的價格2000元/平方,很快就有群裡的村民反映價格偏高,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最終供應商報價由2000元/平方直降為1200元/平方,僅木材採購這一項就為村財政節省了近8萬元。

“有了這個議事微信群,整個建設過程和村裡的一些重要決定都能做到公開透明,不僅起到督促工作進度的作用,還節省資金。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心平氣順,整個村莊也更加和睦、有凝聚力。”王華說。

“王家第一好,村民自治高,幹部群眾齊努力,奮力朝前跑;王家第二好,法制教育好,遵紀守法嚴要求,百姓樂逍遙……”“好客王家”文化廣場熱鬧非凡,村民王連珍和19歲的兒子王志騫正在表演《好客王家有十好》的快板。母子二人把《治村規約》的內容巧妙糅進快板中,為前來觀光的遊客好好唱一唱、說一說。王志騫興奮地憧憬著:“等我今年去讀大學,我還可以到學校去表演,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村的《治村規約》有多好!”

陪伴王家村幾十年風風雨雨,《治村規約》刻在牆上,握在手中,更烙印在每一個村民的心頭。(鄭宇)

TAG標籤:#自罰 #村規 #規約 #傳承 #還款 #村幹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