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生活>家居>中藥>鱭魚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鱭魚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伊秀女性範 人氣:8.15K
鱭魚的功效與作用及藥用價值
出自1.《山海經》:汾水其中多鱭魚,赤鱗。
2.《山海經》郭璞傳:鱭魚狹薄而長,大者尺餘,太湖中今饒之,一名刀魚。
3.《綱目》:鱭生江湖中,常以三月始出,狀狹而長,薄如削木片,亦如長薄尖刀形。細鱗白色,吻上有二硬須,鰓下有長鬣如麥芒,腹下有硬角刺,快利若刀,腹後近尾有短鬣,肉中多細刺。烹煮不如。
4.《隨息居飲食譜》:鱭魚肥大者佳,味美而腴,亦可作鮓。以溫州所產有子者佳。

【拼音名】Jì Yú

【英文名】Estuarine tapertail, Anchovy

【別名】鮤、鱴刀、刀魚、望魚、鰽魚、江鱭、麻鱭、子魚、鳳尾魚、毛花魚

【來源】
藥材基源:為鯷科動物刀鱭及其近緣種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捕撈,捕後,去鱗片、鰓片、鰓及內臟,鮮用。

【原形態】刀鱭,體側扁,後段更甚,一般長24-37cm。頭短小,吻端略圓鈍,突出。眼小,眼間隔圓凸。口大,前下位,口裂斜行,上頜骨向後伸達胸鰭基底,其下緣具細鋸齒。牙細小,上下頜、犁骨、顎骨均具細牙。鰓孔寬大,鍶耙細長(17-18) (24-25),肛門靠近臀鰭前方。體被薄圓鱗,縱列鱗74-84,橫列鱗10-12,腹緣稜鱗(18-22) (27-34)。無側線。背部平直,背鰭1,13,臀鰭96-115,其長度超過體長的一半。胸鰭上部具遊離鰭條6,延長成絲狀,末端可達臀鰭起點或略超過。腹魯小,尾鰭不對稱,上葉長於下葉。體銀白色。體背稍帶灰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平時棲息在淺海河口一帶,春夏叢集溯河至淡水產卵,進行生殖迴游,以浮游動物及小魚等為食。
資源分佈:我國分佈於渤海、黃海、東海,以長江流域下游及其附屬湖泊中為多。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脾經

【功能主治】健脾補氣;瀉火解毒。主慢性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及瘡癤癰疽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不宜多食。溼邪內阻及瘡疥、敗疽、痔漏者慎服。

【各家論述】
1.《綱目》:鮓,貼痔瘻。
2.《本草求原》:貼敗疽痔漏。
3.《隨息居飲食譜》:補氣。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