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目前怕丟職稱 - 論文造假事件涉事醫生:花7萬發文

目前怕丟職稱 - 論文造假事件涉事醫生:花7萬發文

伊秀女性範 人氣:2.52W

近日,著名出版商施普林格史無前例地決定將旗下的《腫瘤生物學》雜誌的107篇論文撤稿,這批論文的作者全都來自中國,涉嫌編造審稿人和審稿意見。其中有來自山東各大醫院的89名醫生。記者採訪部分涉事醫院和醫生,醫院方面還沒有拿出處理意見,有醫生坦言,為了評職稱,在國外核心期刊上發文章花了得有十幾萬元了。

論文造假事件涉事醫生:花7萬發文 目前怕丟職稱

涉事醫生“不慚愧”:花了7萬換回副高,被曝光後怕丟掉職稱

網上曝出的524名涉嫌論文造假的醫生中,來自山東濟南、青島、聊城、泰安等醫院的醫生共89名 ,其中駐濟醫院有81名,甚至一些在山東省比較知名的醫療專家也出現在了名單中。

記者採訪部分涉事醫院發現,這些醫院均已得知這一訊息,但醫院暫時還沒處理意見,且對此事諱莫如深。這些造假論文均發表於2012年至2016年期間,可能已經幫助一些醫生評上了職稱。

記者輾轉聯絡到了一位涉事醫生吳明(化名)。他正陷於對此次事件曝光的焦慮中。

“我工作12年,醫院要求晉副高得有國外核心期刊的論文。我也向國外期刊投過稿,但因為英文水平不好或缺乏專家評審推薦頻頻被退。”吳明說,前年他找了一家公司,讓其幫忙搞定專家評審推薦。公司承諾從潤色論文、評審推薦再到投稿發表會一條龍服務。他一次給了這家公司7萬元,最後論文終於發表成功。

正因為論文數量夠了,去年他晉上了副高職稱。這次東窗事發後,由於擔心剛晉上的職稱會被撤掉,他一直惴惴不安。

找槍手“心照不宣”:論文是評職稱硬槓槓,只要求數量不看內容

記者發現,通過專業公司代寫論文發表,已經成為醫院公開的祕密。接受採訪時,很多醫生表示,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這些職稱,都要與發表論文數量掛鉤。山東要求,晉副高職稱,需要核心期刊論文3篇以上,且為第一作者;如想晉正高職稱,需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篇以上,其中第一作者的論文至少有3篇。各家醫院情況不同,有的要求會更高。

程蕊(化名)是濟南某醫院急診科醫生,工作8年,目前是一名主治醫師。按規定,工作超過5年就可以申報副高職稱,需要足3篇核心期刊論文、科研成果以及職稱外語合格等條件。“外語已經考過了,但臨床工作已經很忙,還要參加學術活動,實在沒精力再寫論文。我正打算找槍手代寫。”程蕊坦言。

程蕊說,她經常接到論文代寫公司的電話,有公司甚至到科室推銷,“我用的滑鼠墊都是論文代寫公司給的。”她笑言,之前接到此類電話,她都是一掛了之,但最近身邊一名同事花錢不費吹灰之力就發表了5篇論文,讓她也動了心思。

“即使自己寫論文,也是東拼西湊,很多是拿出上碩博時導師的文章改改資料、題目,換湯不換藥。”她透露,在評職稱時,論文質量如何基本沒人看,只要量夠就行。不僅是論文,科研成果也有很多醫生是花錢買的,讓別人幫加個名字就行。

學術期刊“發大財”:報價1萬還排不上號,有月刊擴成半月刊

據透露,此次涉事醫生中有不少人花錢在國外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最高的拿了十幾萬元,最低的也要5萬元以上。即使在省級醫學刊物上發表一篇文章,目前也需要近萬元,而且還排不上號,加急發表要再支付5000元以上的費用。 許多醫學期刊也因此“發家致富”,比如有的期刊就由月刊改成了半月刊,以增加發表論文的篇數。

論文代寫需求旺盛,也衍生出了一條灰色產業鏈。記者在網上找到一家濟南的論文代寫公司,假稱客戶要到了價格表。發表在《醫藥衛生》《中國衛生產業》等國家級、省級期刊的價格從800元到5000多元不等。 工作人員稱這是按期刊版面費定的價,而代寫費只需300元,“我們的論文都是專業碩博團隊整理稿件,保證原創,包發表。”

記者發現,很多代寫論文公司都宣稱“資深、專業”,有的甚至稱手下有“百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碩士或者博士畢業生”,“部分擁有副教授職稱”。但記者在網上查詢到一家招聘兼職論文寫手的公司,與其聯絡發現,寫手的工作只是修改已發表的論文,改改資料,換換說法,不讓查重軟體查出來。

觀點:當個純粹的醫生有多難?

“醫療的本質是治病救人,具備人文關懷精神、完善的臨床技能是醫者的本分和天職。”國際健康及公共衛生專家、美國德克薩斯州醫學中心Baylor醫學院教授馬欣觀點非常鮮明和堅定。

這位從濟南走出去的醫學博士,在德州醫學中心工作了17年,身為博導既看病也帶學生的他認為,“臨床教學是培養能看病的醫生,不是培養會寫文章的醫生。”

有據可查的是,近年來與中國有關的學術不端事件,幾乎全都集中在醫學等應用型學科領域,這次論文撤稿事件的涉事醫生,絕大多數來自臨床科室而非學術部門,這正折射出國內現行科研人員評價體系的不合理。

評職稱、晉升、加薪、評選各類稱號、得到科研獎勵,醫療系統的一切好事情都與論文掛鉤,但其中的悖論是:醫生們忙於搞臨床做手術,很難有精力寫論文。尤其是那些“會看病”的醫生,門診一天要看一百多個病號,一天要接連不斷地做五六臺手術,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他還有搞科研的時間?但這些臨床上的付出和積累卻比不上發一篇論文。不會看病的醫生當上教授,是體制的誤導;而會看病的醫生當不上教授,則是社會的悲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