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地震後汶川的孩子走向了何方

地震後汶川的孩子走向了何方

伊秀女性範 人氣:3W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1日電(記者 謝東櫻 王秀麗)一切在瞬間崩坍,他們仍生生不息。5月10日下午,汶川大地震九週年之際,中央電視臺12套社會與法頻道原創記錄片《汶川的孩子》在京舉行看片會。

地震後汶川的孩子走向了何方

《汶川的孩子》看片會現場。中國青年網 王秀麗 攝

5·12地震後第十二天,《汶川的孩子》直接以電影的手法、遵循“真實就是力量”的宗旨,記錄了汶川縣蘿蔔寨的一對羌族兄弟在救災帳篷裡的茫然無助,輾轉去廣東異地求學,他們慢慢長大,艱難走出大山;記錄了兩個孩子從少年到青春的成長:孩子們愉悅的憂傷,幸福的失落,世事的艱難,和相互簇擁的溫暖……他們的善良、聰明和人性的光芒在鏡頭裡熠熠生輝。

在看片會現場,社會與法頻道綜合部副主任權勇表示,他當初聽到《汶川的孩子》,以為拍得是孤兒,“結果拍的是沒有任何傷痛的兩個孩子,當然有些傷痛隱含著了,不是那麼撕心裂肺的,這讓我感覺視角非常獨特。”他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追求的片子,值得推薦出去,能讀到一些東西。九年過去了,那個地方的人和孩子經歷了什麼,包括一些命運的走向,這是我們關注的。”

《汶川的孩子》的編導李太山談及自己創作理念,“我們有意跟生離死別、撕心裂肺的東西保持了一點距離,我們想留住一段記憶,就是災難之後家庭的重建,未來生活的重啟。” 地震掩埋了一切,但沒能掩埋這家人純淨的眼光和對未來的希望。主人公王光強在看片會現場說,“這個片子是我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筆財富,我老了之後看這個片子絕對會哭,所以,我地震都扛過來了,不管以後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扛下去。”

地震後汶川的孩子走向了何方 第2張

《汶川的孩子》主人公王光強發言。中國青年網 王秀麗 攝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朱羽君現場評價,“這個片子找到了這麼兩個兄弟,而且堅持了九年,它不但產生了真實的紀錄,而且產生了生活本身自然的留存,這種自然留存裡很自然的就包括了故事,包括了人生的歷程,包括了社會的變遷,包括了很多很多,紀錄文化就是從這兒來的。”“像李太山這樣一代紀錄片人,紀錄了一種最真實的堅持,只要是真實的東西,裡面包含了很多時間的份量,以及真實場景、真實人物,這種真實會產生一種文化的力量,產生一種社會價值。”

社會與法頻道節目部副主任王昔表示,看到王光強發言的時候,那麼陽光,那麼朝氣,從那樣災難中過來的孩子,他用“他頑強的生命力告訴我們,其實是可以人定勝天的,災難我們阻止不了,但人類的這種頑強的精神是非常非常讓我們欣慰的。”

專家學者、媒體記者、紀錄片主人公及《見證》欄目《汶川的孩子》主創團隊齊聚一堂,現場交流看片心得。製片人姚友霞現場轉述了張同道老師一條簡訊內容,“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九年,熱鬧的新聞明星與人已然遠去,紀錄堅守的成長,單憑這一點本片就擁有不用證明的價值,何況片子裡充滿了感動、溫情。”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