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市場是"瓶頸" - 品牌是"軟肋"

市場是"瓶頸" - 品牌是"軟肋"

伊秀女性範 人氣:8.39K

品牌是"軟肋" 市場是"瓶頸"

江西省婺源縣,茶農在茶園採摘綠茶。 胡敦煌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品牌是"軟肋" 市場是"瓶頸" 第2張

重慶茶博會上的普洱茶。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品牌是"軟肋" 市場是"瓶頸" 第3張

浙江省杭州市,中瑞兩國中學生正在西湖龍井茶園裡體驗採摘青葉。李忠攝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茶和天下·走向世界的中華茶文化】

2000多年前,沿著茶馬古道,中國茶由我國西南出發,通過馬幫送到亞歐各國。在歷史的記憶裡,中華文明以茶葉為媒介,在古絲路國家持續傳播。

如今,“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為中國茶葉“走出去”提供了全新機遇。

大國與強國的矛盾

近兩年,河南信陽毛尖集團正在尋求對外合作之路,然而這條路走起來並不平坦。

“過去兩年,我們和俄中貿易促進會簽訂了幾十億元的訂單,但是推進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原因在於中國茶是區域性品牌,沒有大量向國外輸出。”河南信陽毛尖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陳世強坦言。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年末,全國18個產茶省茶園面積擴增至4316萬畝,茶葉總產量增加至227.8萬噸,農業產值達1519.2億元。

儘管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產茶大國,但並不是第一齣口大國。2015年中國茶葉出口32.5萬噸,金額達13.8億美元,茶企多為原料性出口,且以低層次的價格競爭為主。

“過去20年中國的茶產量增長400%,近10年間價格呈上漲之勢,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茶葉產銷大國。”聯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小組代表常愷鬆指出,雖然中國茶產銷量不斷上升,但是尚缺完整產品統一標準。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分析指出,近兩年,受國際市場產品結構、生產成本高居不下、全球經濟復甦乏力、部分地區貿易壁壘等綜合因素影響,加之匯率調整和特種茶產品不斷被周邊國家仿製,我國茶葉出口量始終震盪不前,短期難以形成突破。傳統出口企業受茶葉國際價格偏低、生產技術要求苛刻、成本不斷增加、產品利潤率有限等因素影響,國際貿易熱情下降,市場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市場與品牌的“軟肋”

“中國茶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已經發展成為集種植、加工、商業、服務業、培訓、文化、電子商務等有完善產業鏈條的產業。”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介紹,在國際市場上,中國茶葉的平均售價僅為每千克2美元,低於印度茶葉的2.7美元,以及斯里蘭卡茶葉的3.4美元。我國尚無一家可以與立頓等國際知名茶葉品牌相匹敵、市場佔有率佔絕對優勢的大型茶企。

在王慶看來,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目前總體仍呈現出“小散弱”格局,品牌是“軟肋和掣肘”、市場是“瓶頸”,企業規模有限、綜合實力偏弱是制約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這種掣肘效應體現在,茶產業經濟效益與規模基礎不相符。2015年,我國茶園平均畝產為67.3公斤,較2010年平均畝產水平僅增長1.8%,較畝產78.9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也有較大差距。

“有規模優勢做不大,有品質優勢做不強,產業效益不均衡、標準化程度低、工業化水平不高、國際市場佔有率有限是當前茶產業發展面臨的現實矛盾和突出問題。”王慶說。

陳世強指出,目前中國茶葉走出去還面臨著一個最大的問題——食品安全。他所在的茶企正在推行追溯制度,“這一批茶產在什麼山區,產在什麼山上,要有實時追溯和安全檔案記錄。一年打了幾次藥,是否是在消失殘留之後採摘的,要實現絕對控制,確保食品安全”。

“中國茶葉面積在增長,要維持產銷平衡,就要內銷和外銷同步推進。”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劉仲華認為,讓世界都喝中國茶,茶企應該積極尋找突破口,讓中國茶從欠已開發國家向已開發國家轉移;由綠茶類的一枝獨秀,轉向多類別齊頭並進;從單純的出口數量增長轉向規模與效益共同發展;從出口中低檔茶向中高檔轉移;從散裝茶出口向小包裝的品牌茶出口。

文化與產業的突圍

業界人士指出,茶葉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代表著一種文化。“走出去”的不僅僅是中國的茶品,更是中國的茶文化。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為中國茶重新迴歸世界提供了新的機遇。

根據國際茶葉委員會統計,“一帶一路”地區重點產茶國產量佔全球總量的80%以上。中國茶葉出口位居前幾位的摩洛哥、烏茲別克、俄羅斯均在“一帶一路”沿線。

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段,中國茶要想行銷世界任重道遠。提質增效,增加產業的附加值,才是根本之策。

“要不斷完善茶葉標準體系,提升茶葉食品安全意識,建立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以市場為導向,豐富茶葉產品種類,提升產品的市場拓展能力。”王慶認為,在發展中,要注重拓展產業新空間,推動企業逐步實現由初級產品加工銷售向精深加工轉變,根據茶產品需求變化,開發方便、經濟、保健型的新產品,如袋泡茶、速溶茶、茶飲料等,並向食品加工、生物醫藥、日用化工等行業滲透,形成多元化、系列化、品牌化的精深加工業。

國家發改委巨集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則認為,茶業走出去的關鍵是要做好茶業生產方式的創新與現代貿易的創新,要以全球市場的需求推動我國茶業整體發展方式的轉型,加快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同時,要將產業輸出與茶文化的全球輸出有機結合起來。

(本報記者 李慧 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