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熱點>簡直是土到掉渣! - 盤點國劇起名三類正規化

簡直是土到掉渣! - 盤點國劇起名三類正規化

伊秀女性範 人氣:1.55W

作者/楊文山 來源/深壹

圍繞一個主人公,從搖籃到墳墓,這樣的傳奇故事當然適合“XX傳”,但“紀傳體”劇名的盛行還在於充當了網路IP的“去汙粉”。網路IP改編影視劇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去網感”,你能想象在中國的電視臺上看到《11處特工皇妃》《天才小毒妃》《回到明朝當王爺》這樣非主流的劇名嗎?

對影視劇而言,劇名/片名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就像一篇文章的標題,不僅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還承擔“抓眼球”、引發關注的傳播功能。一部影視劇因為市場推廣的原因而多次改名,早就成為行業慣例。近五年,改名改得最成功的案例莫過於湯唯吳秀波[微博]主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圖》。其實,該片最開始叫作《美麗有緣》。

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圖》取得票房5.2億,打破國產愛情電影票房紀錄,這一結果也在出品方安樂影業老闆江志強意料之外。新片名更準確地表達影片“愛情奇遇”的故事,北京和西雅圖兩個城市將不同時空、文化、觀念引發的碰撞展現地非常直接,更契合影片“愛情輕喜劇”的型別。保守估計,“北京遇上西雅圖”這個名字至少為這部電影增加票房2億。

盤點國劇起名三類正規化 簡直是土到掉渣!

當然,吃虧在片名的影視作品也不少,最近的例子是動畫電影《歡樂好聲音》(Sing)。可以看出來,翻譯者是希望藉助國內的音樂綜藝節目跟中國觀眾建立起親近感。但是,在“綜藝電影”身負惡名的當下,這一選擇無疑有點自作聰明瞭。儘管該片品質不錯,但票房成績最終只有2億,明顯受到這個片名拖累了。

此外,對有些導演而言,片名的統一某種程度上還起到“品牌管理”的作用。比如,從《陽光燦爛的日子》到《太陽照常升起》,姜文表明了自己“太陽之子”的身份。而王家衛則從來喜歡四字片名:《旺角卡門》《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春光乍洩》《花樣年華》《2046》《一代宗師》,以至於不少影迷認為《擺渡人》從片名上就能看出和王家衛沒多大關係。

盤點國劇起名三類正規化 簡直是土到掉渣! 第2張

不管是投資、演員陣容、製作班底,國產劇現在看上去要“豔壓”國產電影。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國產劇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關於國劇劇名的暗戰也悄然展開。本文就梳理一下國產商業大劇起名字的三類正規化。

《XX傳》:大女主戲標準模板

網路IP“消毒保值”

古裝男主劇喜歡用《XX記》的劇名,如《搜神記》《蠻荒記》《莽荒記》《擇天記》;古裝女主劇則主打《XX傳》:《羋月傳》《如懿傳》《麗姬傳》《皓鑭傳》《楚喬傳》《芸汐傳》。心理學有個術語——“錨定效應”: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資訊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而用一個限定性的詞語或規定作行為導向,達成行為效果的心理效應,被稱為“沉錨效應”。

“大女主戲”劇名流行紀傳體的這個“錨”當然是鄭曉龍執導的《甄嬛傳》。“大女主戲”都喜歡起名《XX傳》,這種套路自然發軔於《甄嬛傳》,但《甄嬛傳》原小說名字是《後宮·甄嬛傳》;《羋月傳》原小說叫《大秦宣太后》,改名是為了基於鄭曉龍作品“品牌統一化管理”,而《如懿傳》才是《甄嬛傳》正牌續集。

盤點國劇起名三類正規化 簡直是土到掉渣! 第3張

除了“XX傳”,“大女主戲”還有以下“套餐”:“皇后”系列:《扶搖皇后》《獨孤皇后》;“天下”系列:《獨孤天下》《獨步天下》《贏天下》。而除了“XX記”,男主劇還有“甲天下”系列:《武神趙子龍》《戰神戚繼光》《武聖關雲長》《謀聖鬼谷子》《兵聖孫子》《書聖王羲之》。

國產劇的“大男主”“大女主”趨勢,其實是影視創作扁平化的一種表現。而真正優質的劇作從來都是勢均力敵的群戲,如《大明王朝》《北平無戰事》,但後者的複雜性卻不是時下主流觀眾能夠欣賞得來的。

圍繞一個主人公,從搖籃到墳墓,這樣的傳奇故事當然適合“XX傳”,但“紀傳體”劇名的盛行還在於充當了網路IP的“去汙粉”。網路IP改編影視劇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去網感”,亞文化登堂入室自然要面對“削足適履”的問題。你能想象在中國的電視臺上看到《11處特工皇妃》《天才小毒妃》這樣非主流的名字嗎?

盤點國劇起名三類正規化 簡直是土到掉渣! 第4張

所以《天才小毒妃》改為《芸汐傳》,《11處特工皇妃》改為《楚喬傳》,《回到明朝當王爺》改為《楊凌傳》。一方面改名可以讓網路IP融入主流價值體系,另一方面,“紀傳體”最大限度保留了原IP的價值——主人公的名字,便於營銷和傳播。網文《庶女有毒》改編成電視劇取名《錦繡未央》,“未央”也是女主的名字。

《XX者》:革命題材起範兒必備

逼格不限主旋律劇

《甄嬛傳》引發古裝劇“XX傳”風潮,《偽裝者》則在近代革命戰爭題材裡掀起“XX者”旋風。事實上,《偽裝者》原著小說叫《諜戰上海灘》,一點也不抓人眼球,“偽裝者”這三個字無疑對這個文字進行了形象重塑。而隨著《偽裝者》播出之後的火爆反響,正午陽光也算是給這類劇制定了一套“整容術”。

假如一部革命戰爭題材電視劇,想搞搞新意思、做一些新包裝,想讓購劇平臺的人聽到一種“很商業”的感覺,想告訴別人我們不是土裡土氣的主旋律,那麼別整那麼多沒用的,直接換個名字《XX者》就“一鍵美顏”了。第一個示範是《脫身者》,這部最終由陳坤[微博]、萬茜[微博]主演的諜戰劇幾經易名,最終《脫身者》滿足了其大牌、大投資、大劇的定位。

盤點國劇起名三類正規化 簡直是土到掉渣! 第5張

除了《脫身者》,類似包裝的革命題材主旋律劇,還有張魯一主演的《愛國者》,以及由閆建剛執導的《覺醒者》。另外一部由黎明主演的《莫語者》則是一部當代劇,男主角設定為一位中國海外安全官,事實上它是一部當代的諜戰劇。《莫語者》這個劇名和另外一部當代諜戰劇《於無聲處》有異曲同工之處。

麥家的諜戰小說標題裡有兩個詞比較愛用,一個是“風”——《風聲》《聽風者》《風語》,再一個就是“刀尖”——《刀尖上行走》《刀尖上的步履》《刀尖》。他曾經解釋:“刀尖”就是“刀尖上的舞蹈”,反映了特工血淋淋的殘酷的一面,“風”本身就是他那種職業的幽暗、陰森、神祕、傳奇那一面,特工和諜戰本身就具有這兩面性。但根據麥家小說《暗算》改編的電影《聽風者》依然進入了“XX者”的套路,或許《偽裝者》的啟示源頭在此。

盤點國劇起名三類正規化 簡直是土到掉渣! 第6張

除了給革命戰爭題材影視劇起範兒,“XX者”這一表述也為各類劇所喜愛。比如:由劉燁主演的心理醫生行業劇《治癒者》,由車曉張博主演的網劇《解決者》,還有《暗黑者》《屍語者》這樣的犯罪懸疑劇。徐靜蕾最新犯罪片《綁架者》也未能免俗。

“詩詞大會”:

一“雅”遮百“俗”,雖不明然覺厲

《中國詩詞大會》火了董卿,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網際網路時代煥發光彩。實際上,網路作家一直有“裁剪”古詩詞用作小說名字的傳統,這很可能跟網路小說難登大雅之堂有關,網路作家希望用這些古詩詞“裝點門面”,與此同時顯示自己“很有文化”。事實上,網路作家的筆名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比如“烽火戲諸侯”,比如“匪我思存”。

《寂寞空庭春欲晚》講了康熙、納蘭容若和女主的三角戀,但是匪我思存偏偏不用“納蘭詞”,而是從劉方平的一首唐詩《春怨》抽取了一句:“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反倒是其小說《迷霧圍城》被出品方改名為《人生若如初相見》,化用了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

盤點國劇起名三類正規化 簡直是土到掉渣! 第7張

電視劇領域的“詩詞大會”還有武俠劇《花謝花開飛滿天》,穿越劇《不負如來不負卿》,言情劇《山月不知心底事》。《路從今夜白》亂改古詩詞(“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不是給學生黨考試挖坑嗎?正午陽光的新劇有兩副面孔:《明蘭傳》,又名《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可謂左右逢源。

還有一類劇名,不是古詩詞,但給你一種古詩詞的感覺。比如《香蜜沉沉燼如霜》《十年一品溫如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傾城》……其實都是作者自己仿古體詩。

挖完了古體詩,現代詩也進入劇名:《何以笙簫默》明顯化用了徐志摩“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馮唐的小說《北京北京》好好的名字不用,翻拍電視劇改成了他的金句:“春風十里不如你”;此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也都成為劇名。

盤點國劇起名三類正規化 簡直是土到掉渣! 第8張

在型別小說中鑲嵌古詩詞,來對文字進行“雅化”,其實金庸和瓊瑤才是大家,但他們也沒有直接“拿來主義”做小說名,可見底氣還是很足。但是拿來做書名也沒啥不妥,關鍵要言之有物,不然一“雅”可難遮百“俗”。電視劇創作更應多管齊下,否則,不管怎麼號稱“孤芳不自賞”,到頭來也只能“孤芳自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