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填平江蘇"海洋高教窪地" - 淮海工學院

填平江蘇"海洋高教窪地" - 淮海工學院

伊秀女性範 人氣:2.85W

近日,淮海工學院捷報頻傳:“GPS定位與導航”“魚類增養殖學”等一批海洋類課程獲批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及省級線上開放課程,並且在中國水下機器人大賽中獲一等獎……成績的背後是學校依託區域特色和海洋資源培育專業海洋人才的努力探索和積極作為——在“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推進的大背景下,淮海工學院承擔起培育能力突出、具有創新精神和服務意識的專業海洋人才的重任,成為江蘇沿海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淮海工學院:填平江蘇"海洋高教窪地"

資源整合 推出學生多元發展“組合餐”

“它通過一種低功、高效的ROV(遙控無人潛水器)進行水下地形觀測,利用聲吶技術對水體進行剖面的連續觀測,獲得剖面的地形起伏影象。”在“2016智海OI中國水下機器人大賽”中,物理海洋學專業學生劉帆向評審專家介紹她們團隊自主設計研發的自潛地形觀測型水下機器人。該作品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大賽展示性一等獎。

“水下機器人系列取得這樣的好成績,與我們在學校受到全方位的‘知識洗禮’密不可分。”劉帆向記者介紹,學校不僅提供了專業理論課程和實踐平臺,還提供了跨專業、跨院校、跨行業的導師庫。此外,學校還是首批“全國涉海高校海洋課程聯盟”成員單位,“與全國20多所涉海高校共建共享的海洋課程資源,更多層次拓寬了我們的知識視野。”

成果轉化 培育海洋經濟發展“主力軍”

鼓勵師生將科技成果落實到海洋經濟建設中,一直以來都是淮海工學院發展的“重頭戲”。“咱們的致富路,多虧了淮海工學院的老師和學生。”“河蟹育苗之鄉”連雲港贛榆區養殖戶萬明德說,“30年來,一有魚蝦養殖的新技術,閻斌倫教授就帶領團隊手把手地教給我們,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高校人才的培養需要與地方產業相結合,為產業的發展提供高精尖的‘後備軍’。”淮海工學院副校長舒小平告訴記者,目前學校每年涉海畢業生都有1000多人,他們中一大批人都已成為連雲港涉海經濟戰場的中堅力量。

文化薰陶 學生築夢“心繫藍海”

“培育藍色校園文化和海洋精神,是培育海洋人才的關鍵。”談及海洋文化建設,舒小平言語中滿是自豪。他說,學校將海洋文化融入學生生活,通過海洋知識競賽、海洋文化校園科普講座等特色活動,營造特色海洋校園文化。

“參加生命與海洋協會,讓我瞭解了大海,併產生了研究興趣。”海洋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大四學生吳新財告訴記者,他在社團活動中,找到了自己的職業志向,準備做個“海洋生物護衛者”。學校成立了生命與海洋協會、水族協會、藍色海洋協會等涉海類學生社團,學生在豐富的社團活動中加深了對海洋文化的瞭解。

“現在是海洋的世紀,發展海洋經濟重點是培育海洋人才,我們將奮力打造海洋品牌,彰顯海洋特色,填平江蘇‘海洋高教窪地’。”該校黨委書記趙炳起說。

(作者:鄭晉鳴 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