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內蒙古高原上的治沙"奇蹟" - 綠海"合圍"沙漠

內蒙古高原上的治沙"奇蹟" - 綠海"合圍"沙漠

伊秀女性範 人氣:5.97K

中新社鄂爾多斯8月27日電 (記者 陳溯)在中國的內蒙古高原上,在“黃與綠”的交鋒中,萬里黃沙正被綠色逐漸“合圍”。

綠海"合圍"沙漠 內蒙古高原上的治沙"奇蹟"

站在庫布其沙漠外圍,記者看到,蜿蜒上百公里的“鎖邊林”正將沙漠牢牢“鎖住”,喬木灌草的綠色生態正將沙漠“逼退”,中國的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正逐漸縮小。

鄂爾多斯市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境內北有庫布其沙漠,南有毛烏素沙地,年均降水量僅為150毫米至350毫米,是中國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為治理沙漠,鄂爾多斯進行了多方嘗試。

“‘鎖邊’治理模式,就是在庫布其沙漠南緣和北緣條件較好的立地營造喬、灌、草結合的鎖邊林帶,防止沙漠南侵北擴。”中國鄂爾多斯達拉特旗林業局局長劉錦旺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截至目前,達拉特旗共在庫布其沙漠營造了東西長約100公里、南北平均寬度約3.5公里的鎖邊林,成為防止沙漠擴散的堅實屏障。

從1949年到1980年的31年間,庫布其沙漠向北部的農牧區移動了1.5公里,嚴重影響了當地的農牧業生產,然而,經過近幾十年的治理,“沙進人退”的景象變成了“人進沙退”。

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霍洛林場職工賈道爾吉已經在林場工作了近40年,他親眼目睹了沙漠的變化,“以前一年裡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揚沙,風沙大的時候近在咫尺都看不見人,現在好了,每年只會發生幾次沙塵暴。”

近幾十年來,鄂爾多斯市林業部門在積極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同時,出臺了“誰經營、誰受益、長期不變、允許繼承”的政策,積極引導個人和企業參與治沙綠化。

烏審旗嘎魯圖鎮牧民蘇栓海告訴記者,30年前他家一直靠放牧為生,1983年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蘇栓海賣掉了羊,投資1萬多元(人民幣,下同),承包了2000多畝地開始種植楊樹。“當時風沙越來越嚴重,沙漠吞噬了草原,放牧已經無法為繼。”蘇栓海說,政府鼓勵雖然是一個推動因素,但促使他轉行種植林木的最大動力是為了改善賴以生存的環境。如今,家園生態逐漸恢復,蘇栓海又能再養一些牛羊,加上林業補助金,全家年收入超過7萬元。

隨著生態逐漸恢復,庫布其沙漠周邊一些地區已呈現“荒漠變良田”的景象。記者看到,在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的無定河鎮,曾經的荒漠和乾涸的河流上已經種植起一片片廣闊無垠的綠色田地,鳥鳴蟲戲,蛙聲陣陣,流水潺潺,儼然一片“塞上小江南”。

2012年以來,無定河鎮針對資源空置、鄉村空巢、產業空心的現狀,採用“村集體組織+企業+農牧民”的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田園綜合體試點,目前已經建立起漠中稻田園、沙地葡萄園、河谷水產園、鄉果主題園、七彩花卉園、生態養殖園等八個園區。隨著電子商務平臺的建立,預計到2018年,無定河鎮將會為當地農牧民創造2000個就業崗位。

據瞭解,中國對庫布其沙漠治理的29年來,控制荒漠化面積達到1.1萬平方公里,佔沙漠總面積的1/3,使沙塵天氣減少了95%,沙漠中生長和呈現出5000多平方公里的綠洲。

鄂爾多斯市對庫布其沙漠的治理是中國近年來荒漠化治理的一個縮影,日前,中國因扭轉了荒漠化趨勢,榮獲由世界未來委員會(WFC)與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頒發的2017年“未來政策獎”,以此向世界推廣中國的治沙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