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愛喝水""會呼吸"(綠色焦點·"海綿城 - 綠城

"愛喝水""會呼吸"(綠色焦點·"海綿城 - 綠城

伊秀女性範 人氣:2.08W

綠城 "愛喝水""會呼吸"(綠色焦點·"海綿城

海綿化改造,讓南寧的那考河從臭水溝變身溼地公園。

資料圖片

那考河,火了!

在南寧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裡,它是新晉“網紅”;在現場,哪怕工作日,依然遊人如織。沿岸花海,色彩斑斕;河水潺潺,魚翔淺底;木棧道上,步移景換;萬米桂花溪谷,千棵朱槿水岸……誰能想見,兩年前,這裡還是一條汙水橫流、人見人躲的黑臭水溝。

從臭水溝到溼地公園,那考河“變形記”,恰是南寧“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

以往錢花了不少,水卻不見清

“一條龍治水”讓臭水溝變身溼地公園

2015年4月,素有“中國綠城”之稱的南寧市,入選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海綿城市是什麼?兩年多前,很多南寧市民都會這樣問。

“這是城市雨洪管理的新理念。形象地說,就是把城市建得像海綿: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再將蓄存的水釋放、利用,以此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減少城市洪澇災害。”南寧市海綿城市與水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馮步廣說。

海綿城市是新事物,沒有樣板參照,怎麼建?在實踐中,創新理念一以貫之。

“那考”,壯語意為美麗綠色的水田。然而,以前的那考河,沒有這般詩情畫意。作為南寧內河竹排江上游兩大支流之一,那考河沿岸有53個汙水直排口,生活垃圾、施工棄土擠佔河道,水質多為劣Ⅴ類,嚴重影響下游竹排江、南湖的水質。

“那考河成了‘納汙河’,不治不行!”周邊居民反應強烈。

建海綿城市,南寧先拿那考河“開刀”。事實上,這並非南寧首次向城市黑臭水體“宣戰”。此前,朝陽溪等內河已治理多年。河道清淤、堤坡綠化、加蓋防臭等招數都試過,可因汙染源複雜、黑臭水體量大等原因,效果不佳。“受限於資金、技術等,以往內河整治只能分段分期推進,九龍治水各管一塊,建設、管理脫節。錢花了不少,水卻不見清。”說起內河整治之難,市海綿水城辦副主任彭奠安直搖頭。

那考河,何以破題?來一場“革命式”創新。

科學論證,“全流域治理”被提出——6.35公里的河道,從河道治理、兩岸截汙、汙水處理到水生態修復、景觀建設,全流域同步啟動、統籌推進,實現“一條龍”治水。

“這是全國首個投入運營並按效付費的水流域治理PPP專案。” 彭奠安說,“政府與社會投資方簽訂10年協議:兩年建設所需11億元的資金,全由社會投資方承擔;建成後初期8年的運營,仍由社會投資方負責。政府只需聘請第三方機構,按水質、水量、防洪等考核指標,定期監測考核,按效付費。”

“政府不再大包大攬,而是用有限的經費購買到優質長效的服務;社會資本主導專案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專案建設‘價廉物美’,企業‘盈利不暴利’,實現共贏。”馮步廣說。經過兩年整治,那考河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Ⅳ類,昔日臭水溝,變身為集親水、休閒、科普於一體的開放式溼地公園。在“那考模式”示範下,沙江河、心圩江、水塘江等內河治理專案也開始啟動。

不僅是河流,一些老舊小區也要變成吸水海綿,市海綿水城辦副主任劉東說,今年南寧將把110個小區、10個單位分為19個專案包進行海綿化改造。

完善“硬體”的同時,南寧還在“軟體”上下功夫,建設氣象監測服務、市區防澇預警監測資訊、內河防汛預警三個系統,實現了“空中—地面—地下管道—河道”多位一體的內澇預警監測智慧化管理。

杜絕碎片化風險,避免“為海綿而海綿”

87億投資打造融會貫通的大海綿體

“公園裡的泉眼,大了、多了!”常帶兒子到石門森林公園遊玩的南寧市民陳女士,將她驚奇的發現放到微信朋友圈,引來好友們點贊。

“通過對公園及周邊小區的改造,一個以公園為中心的區域‘海綿體’已經成形,雨水涵養能力增強,以前日趨乾涸的泉眼自然噴湧了。”劉東介紹。改造石門森林公園時,南寧充分考慮公園與周邊區域的聯動,對公園及周邊小區、會展中心、竹溪立交橋等進行整體規劃,並以此為基礎,與已建成的青秀湖東段工程、青秀山蘭園及北門區連成約8.9平方公里的大海綿體。

馮步廣說,建設過程中,南寧秉承“杜絕碎片化,形成連片化、整體化和系統化海綿效應”原則,堅持點與面、水與綠、新與舊、裡與面、軟與硬等多方面因素系統考量,協調各部門,先綠色後灰色、先地下後地上,避免盲目建設和大拆大建,更避免了“為海綿而海綿”。

邕城南寧,因水得名、因水而興,邕江穿城而過,還有內河18條,年平均降雨量超1300毫米,雨洪管理任務艱鉅。對“海綿”,南寧求之若渴。

“我們共安排203個專案,總投資87.71億元。”馮步廣介紹,南寧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示範區總面積達54.6平方公里,佔建成區面積20%,是首批試點城市中最大的。

專案眾多、領域廣泛,如何統籌推進?

機構高規格。南寧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決定》,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書記、市長掛帥;市海綿水城辦落實人員編制,變臨時平臺為“永久建築”。

規劃高標準。以“生態、彈性、活力”為總體目標,《南寧市海綿城市總體規劃》制定水生態恢復、水環境保護等目標指標;控制性詳規,將指標逐級分解到建築、小區、道路廣場、公園綠地等各方面。此外,將“海綿”理念貫穿於新一輪《南寧市城市總體規劃》和10項專項規劃全過程。

責任分到戶。制定每年的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實施細案,將市城管、住房、林園、教育、城區政府等各部委辦局作為責任單位,明確分工,做到“分田到戶”。

為確保專案“不差錢”,南寧成立了由財政、發改、規劃、住房等部門組成的專案建設資金保障組,將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統籌安排。對社會資本投資的專案,在滿足面積及相關指標要求的情況下,最高予以30元/平方米的補助。

完善雨水管道,更要系統治理內澇

城市水環境實現順暢“吐納呼吸”

7月3日晚,驟雨初歇。南湖公園的“夜跑族”,又開始奔跑。

“以前,大雨過後,這一攤水,那一攤水,別說跑,走都難走;現在好了,沒有積水,雨一停就能約跑了。”常在此鍛鍊的市民李彥達說。經過海綿化改造,公園環湖路實現“小雨不溼鞋、中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

內澇積水,是海綿城市建設著力解決的“老大難”。城市大多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排水。不少地方“重地上、輕地下”,排水口少、管道堵塞,常常逢雨必澇。

在完善雨水管道的同時,南寧綜合運用“滲、滯、蓄、淨、用、排”等措施,通過透水鋪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技術,系統治理內澇。

地處東盟商務區的中馬路,由於地勢較低,以前逢雨必澇。“現在,通過透水鋪裝改造,輔以地下滲水集水設施,能實現暴雨無積水。”市海綿水城辦海綿科副科長陳燕介紹,今年6月,南寧經歷了多次明顯降雨過程。濱湖廣場、倚林佳園小區、月灣路等多個易澇點,均實現雨水快速下滲。

青秀山,是南寧的“綠肺”。然而,這裡林相單一,水源涵養能力差,長期以來是個缺水的地方。灌溉用水,需從一旁的邕江抽取。為此,青秀山在蘭園、櫻花園、桂花園等處進行海綿化建設。“懷石疊瀑”“空中花園”“翠屏蘭香”“兜蘭花瀑”等景點之間,一條數十米長、五六米寬的緩坡水道水流淙淙,底部是一個水面寬闊的人造湖。同行導遊介紹,依地勢建成的水道、山間的截水溝植草溝,能夠吸收山體雨水,再通過護岸、水生植物等分級緩排、入滲過濾,最後實現回收利用。

截至6月底,南寧海綿城市建設已完工專案109個,完成專案總投資84.56億元。隨著一批海綿改造專案建成,南寧城市水環境開始順暢地“吐納呼吸”。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總結經驗,統籌推進試點建設,朝著‘水暢、湖清、岸綠、景美’的目標邁進,使南寧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南寧市政府副祕書長、市海綿水城辦主任張沛表示。

綠城 "愛喝水""會呼吸"(綠色焦點·"海綿城 第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