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深山"紅燭"播撒"父愛" - 鄉村教師胡益明

深山"紅燭"播撒"父愛" - 鄉村教師胡益明

伊秀女性範 人氣:1.42W

39年,他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嶇坎坷的山路;39年,他想得最多的事,是不能耽擱學生;39年,他始終堅定一個目標,那就是教孩子、教好孩子、教好每一個孩子……紮根白雲深處,詮釋著一位“紅燭”的“父愛”,他就是從教39年複式班教學的湖北省竹山縣寶丰鎮水田坪教學點教師胡益明。

鄉村教師胡益明:深山"紅燭"播撒"父愛"

水田坪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由於地理環境惡劣,偏僻的山村國小很難留住老師。

1978年,16歲的胡益明眼見當地的孩子因缺少老師而失學,毛遂自薦要留在深山當一名民辦教師。那一年,這個小山村裡唯一的“秀才”捲起席子走進水田壩教學點,開始了他今後長達39年的執教生涯。

水田坪教學點當時是典型的“三不通”學校:不通車、不通水、不通電,僅有兩間破爛不堪的泥瓦房。每到下雨時節,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學生上課只能在漏雨的教室裡搬來挪去。

艱苦的教學環境沒能動搖胡益明的決心。當他第一次走上講臺,看著下面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爭做一名優秀教師,為山村孩子的成長貢獻光和熱。

三個年級,一間教室,就他一個教師。剛開始,也曾手忙腳亂,但他不膽怯、不氣餒,一次次地摸索、總結、試驗:教學內容如何穿插?課堂動靜如何搭配?學生如何分層?……這些時時縈繞在他腦海裡的問題,在不斷地實踐中逐漸清晰起來。慢慢地,他的課堂變得井然有序了,教學成績也日漸顯著。

1995年,胡益明得知班上學生華偉(化名)因家庭貧困無法交上學費,有意退學。他耐心給華偉做工作、找孩子的家長商量,並拿出工資為其墊付學費,在胡益明的努力下,華偉回到了學校。

“我只能盡力‘拉’回一些。”這些年,胡益明看到孩子失學就心疼,他最初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省下錢來資助學生,後來乾脆伸手向親戚朋友借錢供失學的孩子上學。

2000年,胡益明通過考試轉為公辦教師,取得了教師資格證,幾位山外同事約他“雁南飛”,都被婉言謝絕,原因是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是山裡人,知道山裡人缺的就是文化,為了父老鄉親的囑託,我沒有理由放棄這份事業。”

課堂上,胡益明佈置一年級的孩子複習學過的生字組詞;學前班的孩子做認識拼音遊戲……這是他多級複式教學中創造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多級合作,以高導低”有時是同年級的優困組合,有時是不同年級的高低組合。胡益明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並把它滲透到日常教學當中。

學校缺乏體育設施,胡益明融合地方傳統體育和遊戲,帶著孩子們拔河、踢毽子、打陀螺、滾鐵環、掰手腕、“老鷹捉小雞”……雨天,他護送孩子過河,河水漲了,就一個個地背過去,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誡孩子們注意安全。

2014年9月,一場暴風雨襲擊了竹山縣寶丰鎮水田坪等部分村莊。當時正是放學時間,為護送學生過河,胡益明被大雨淋得渾身溼透,他本身就患有嚴重的頸椎病、胃病,事後大病了一場。兩天後,他不顧家人和醫生的勸阻,蹣跚著走向學校,把落下的課全都補了起來。

水田坪教學點目前有13名學生,其中有4名留守兒童離學校較遠,中午胡益明就把他們接到家裡吃飯。這些年,既當老師,又當校長;既當炊事員,又當保育員。如今雖然年歲大了、身體多病,但他從沒耽誤過孩子們一節課。

在胡益明的教學札記中有這樣一段話:“當教師雖然沒有令人羨慕的權力和財富,沒有顯赫的名聲和榮譽,沒有悠閒自在的舒適和安逸。但我卻堅信:做教師發不了‘錢財’,但培養出了‘人才’。當看到自己的學生成為國家棟樑;當讀著學生那一封封來信,看著一張張賀卡時……你不覺得教師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嗎?當我們的青春年華在學生的身上閃光,我們的熱血在學生身上沸騰,我們的生命在學生身上延續……有了這些,我們還需要什麼,我們還有什麼不滿足嗎?”

(朱本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