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中國法治倡導"以實踐為師"

中國法治倡導"以實踐為師"

伊秀女性範 人氣:2.98W

當前,法治已經成我們黨、國家和全社會的自覺實踐和積極行動。錢弘道主編《中國法治實踐學派》2016卷把實踐作為法哲學立場,鮮明提出“以實踐為師”,積極投入全面依法治國實踐。法治實踐是法治思想、法治戰略、法治體系不斷展開的過程。當代中國的法治實踐呼喚法治實踐哲學的崛起,儘快實現法治理論的新突破。

實踐邏輯是法學學問的生命

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治國理政的基本實踐。建設法治國家依賴於強有力的法治實踐。法治不能僅僅停留在觀念上,必須落實到解決現實問題的實踐和行動中。法治中國建設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政治實踐,既是解決現實問題的迫切需要,也是迴應時代要求的主動選擇。法治實踐是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理念的現實化,是法治全面、高效實施的行動化。長期的法治實踐為解決中國問題、探索中國道路積累了成功經驗,也提供了歷史教訓。《中國法治實踐學派》2016卷卷首語指出:“中國法治實踐學派的一個關鍵詞是‘實踐’。中國法治實踐學派倡導‘以實踐為師’。”這顯示了營造經世致用學術風氣的努力。明清之際顧炎武主張學問須有益於國事,指出:“凡文之不關乎六經之旨、當世之務者,一切不為。”實踐邏輯是法學學問的生命。對法治中國實踐作出創造性迴應,考驗著法學家學術能力,也檢驗著法學家的學術責任。

法律是歷史事件和歷史經驗的結晶。中國古代政治家十分注重發揮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中國古代社會不僅有著豐富的法律思想,也有著豐富的法律實踐活動。張晉藩說:“中國是法制文明發達的古國,其歷史不僅悠久,而且從未中斷,無論系統性、完整性、典型性均為世界其他文明古國所少有。著名的興於漢、盛於唐的中華法系,影響了中國和周邊國家達千餘年之久,遺留下豐厚的法文化資源和寶貴的治國理政的經驗。”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依法治國取得歷史性成就。也要看到,法治不僅是頂層設計和戰略層面的事情,也需要在國家治理、法治實施和司法改革等方面做大量紮實細緻的工作。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推進法治實踐,需要法學界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從中國國情、中國需要出發,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和法治建設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全面依法治國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

法治實踐不是少數人的行動,而是整個社會的共識和行動

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場富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實踐。在法治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中探尋中國的法治道路,是充滿艱鉅性和複雜性的法治實踐。“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構築了改革與法治雙輪驅動的格局,推動了改革共識與法治價值、改革引領與法治保障的有機融合,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把改革主張轉換成法律規範,將改革行動轉化為法治實踐。可以說,全面依法治國是領導方式、動員手段、治理體制的一場革命,也是法治觀念、法治哲學、法治理論的革命。

法治實踐不是少數人的行動,而是整個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孫笑俠認為:“歷史上,法治有虛有實,有深有淺,有真有假。但法治夢想能否成真,關鍵在於它是否成為真實需求,成為剛性需求。只有當法治成為社會和民眾的真實需求與剛性需求時,才會有自身的動力。”實踐觀念是理性認識回到實踐活動的中間環節。法治實踐學派的重要使命就是努力把實踐觀念、實踐邏輯貫穿到法治活動中,推動法治實踐觀念的外在化和現實化。法治實踐能力說到底就是維護公平正義、保障人民權益、加強權力制約的能力。

法治是強國之路的基石。錢弘道認為:“法治競爭既是制度的競爭,也是思想、文化的競爭。在法治競爭和博弈中,中國應當採取主動戰略。”法治創造力是在調節社會關係、平衡社會利益、規範社會行為中形成的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的能力,是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軟實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不僅是法治實踐的重要指引,而且也擔負著贏得世界法治話語權的重要任務。

法學家要在實踐中獲取實現秩序和公平的智識,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規律

勇於實踐、勇於改革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鮮明特點。法治實踐學派主張,法學是一門實踐科學,實踐性構成了法學的學術品格。法學家要深入觀察社會生活,於實踐中獲取實現秩序和公平的智識,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規律。法學註定不是純粹書齋裡的學問。中國國情是法治實踐的出發點。中國法治實踐學派注重運用實踐、實證的方法研究法治問題,努力從法治評估、法治指數等實踐研究中準確把握中國法治國情,從田野實驗、思想實踐和地方法治實驗中拓展觀察中國法治現實的深度,獲取思考法治發展的視角和靈感,提升法學的實踐功能,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程序中作出法學學術的獨特貢獻。

從實踐到實踐智慧的提升,以及由實踐智慧所展開的法哲學詮釋,是生成中國法治實踐學派自主性理論的關鍵所在,也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話語、發出法治的中國聲音的關鍵所在。法治理論的問題在於批判現實、改變世界。中國法治實踐學派具有鮮明的批判色彩,他們反對法治空想主義、法治教條主義,主張在實踐中思考法治問題,把握法治規律。蘇力直截了當地說:“我更偏好實用主義,注重經世致用,現象知識源自生活,反感本本主義。”實踐是法學學術的重要導向,中國法治實踐學派關注、解讀和思考中國法治實踐的努力不僅對於推動法治中國建設實踐,而且對於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新都有著積極意義。

(作者為西南政法大學特聘教授)

中國法治倡導"以實踐為師"

《中國法治實踐學派》,錢弘道主編,法律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