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以歷史視野觀照京津冀城市群

以歷史視野觀照京津冀城市群

伊秀女性範 人氣:4.13K

魏佔傑 彭秀良

我們今天所說的京津冀城市群,是一個地理學概念。從這個意義上界劃京津冀城市群的組成單元,包括北京、天津這兩個超大城市,石家莊、唐山兩個特大城市,保定、張家口、秦皇島三個大城市,滄州、承德、廊坊三個中等城市,以及遷安、遵化、三河、涿州、高碑店、安國、定州、新樂、霸州、任丘、河間、黃驊、深州、晉州、平泉15個小城市,總共25個城市。雄安新區將成為這組城市當中的第26位成員,當然它的規模可能會歸入大城市之列。

拋開京津冀城市群中15個小城市的歷史由來不論,其他10個城市根據各自的發展歷程,可區分為三種不同的型別,即傳統意義上的古城、天津開埠後新興的工商業城市和新中國成立後發展起來的城市。

在京津冀城市群當中,傳統意義上的古城有三座:北京、保定與承德,歷史上它們主要承擔著政治職能。北京是京津冀城市群當中最早形成規模的城市。元代,北京被稱為大都,但未能帶動周邊城鎮群的興起。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拉開了京津冀城市群崛起的序幕。

明代的京津冀地區屬於京師管轄,也稱北直隸,領8府、2直隸州、17屬州、116縣。保定即為明代京師所領8府之一。明代中前期,有蒙古族人的擾邊之患;後期,又有農民起義軍進犯京師之憂,保定拱衛帝都的軍事意義不言而喻。到了清代,保定的軍事地理位置更加重要。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城後,保定開始以直隸省省會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隸巡撫為直隸總督,仍駐保定。此後直至清末,便一直沿襲著直隸總督督管直隸全省的制度。成為直隸省省會的保定不僅承擔著直隸省的行政管理、徵收賦稅和司法審判等職能,且承接了首都北京擴散出來的部分政治、文化教育職能,是北京的政治輔助城市。

承德則是作為清政權“第二政治中心”的角色被建立起來的。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避暑山莊,揭開了承德的城市發展程序,清政府在這裡設立了一系列政治機構,為宮廷服務的倉庫、皇莊和商業活動也發展起來。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侯仁之認為:“避暑山莊自建成後,遂成為僅次於北京的一個重要政治中心,而承德這個城市的興起,從一開始就是為這個政治中心服務的。這是承德城市發展的一大特點。”其實,不單單承德是為北京這個政治中心服務的,天津開埠前京津冀城市群中大多數城市的發展都是圍繞著北京的需求這一中心目標展開的,尤以明代的衛所最為典型。

明代的衛所並不是設立於行政系統的州縣轄區之內、類似於近代兵營的軍事組織,而是與行政系統的州縣並存的軍事性質的地理單位,與當代中國生產建設兵團的性質相彷彿。在北京及周邊地區設立的大量衛所中,天津衛對後來的城市發展影響至為深遠。清政權入主中原後,逐漸改變了明王朝的統治格局,將日漸衰亡的衛所制度取消。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津衛為天津州,6個月後昇天津州為直隸州,轄武清、青縣、靜海3縣,成為府一級的行政區域。

清咸豐十年(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簽訂,天津被迫開放為商埠。天津開埠不僅對天津本身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更對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帶動了一批工商業城市的興起。首先,天津近代工業的興起與發展,對煤、鐵等原材料的需求量大增,於是有了開平煤礦的開辦和煤炭工業城市唐山的興起;其次,開平煤礦運輸任務的加重,又直接推動了秦皇島港的開發,並使得秦皇島逐漸取代了山海關的地位,成為近代中國北方地區僅次於天津的港口城市;再次,煤炭運輸的數量之大,又超出了中國傳統運輸方式的承載能力,鐵路的修建勢在必行,而鐵路的修建又帶動了一批新型城市的興起。

新中國成立後,城市建設的方針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即把原來的消費性城市建設成為生產性城市。“一五”時期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在大大強化了城市經濟功能的同時,更助推了兩座城市的迅速崛起,即滄州和廊坊,它們都是很年輕的河北省省轄市。

獨特的區位優勢是滄州和廊坊迅速崛起的經濟地理要素。1911年9月,津浦鐵路北段通車,滄州(當時叫滄縣)是天津總站以南的第一個大站。但津浦鐵路北段貨運長期清淡,滄州從中受益不大。新中國成立後,滄州的工業建設加快,其作為京滬鐵路(1969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津浦鐵路成為京滬線的一段)大站的交通區位優勢才顯現出來,從而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廊坊則因處於北京與天津鐵路交通的中間位置而產生了集聚效應,為城市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資源。

通過歷史回顧,我們發現京津冀城市群是有著總體發展目標的。北京既是首都,又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首位城市,這就給京津冀城市群戴上了與其他城市群明顯不同的光環,而這一光環又左右著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定位。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北京城市的經濟基礎已經變得相當雄厚,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的經濟建設成就更是有目共睹。但是,在北京城市經濟獲得大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城市病”,因而才有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新路子。在河北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正是這一思路轉變的具體體現。

以歷史視野觀照京津冀城市群

《幽燕六百年:京津冀城市群的前世今生》,彭秀良、魏佔傑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