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影視>劇情介紹>賈樟柯回到原點 - 夢想的征途:張藝謀擁抱好萊塢

賈樟柯回到原點 - 夢想的征途:張藝謀擁抱好萊塢

伊秀女性範 人氣:1.12W

夢想的征途:張藝謀擁抱好萊塢 賈樟柯回到原點

他願意靜靜地凝視,中斷他的只有下一個鏡頭或下一次凝視。他甚至不像侯孝賢那樣,在凝視過後,將攝像機搖起,讓遠處的青山綠水化解內心的哀傷。他有力量看下去,他不迴避。他,是賈樟柯。許多人沒有力量凝視自己的真情實感,因為專注情感,就要直麵人性。許多人站在夢想的巔峰,就忘記了來路,但賈樟柯,始終懷有夢想的初心。

中國夢·夢之藍《夢想季》攜手優酷打造的系列微電影,旨在鼓勵所有有夢想的人堅持自己的夢想,點燃別人的夢想,並在釋出會上述說著一個個為了夢想的故事。而賈樟柯,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

“黃土地”上萌發的夢想種子

早在1990年的時候,賈樟柯報考大學失敗,被父母送到太原去學美術,那時他常去學校附近的一個“公路局電影院”看電影,有一天,他看到了《黃土地》。“看完之後我就要拍電影,我不管了,反正我想當導演。”為了這粒夢想的種子,他決心報考電影學院。從1991年到1993年,失敗了三年。直到1993年,他才迎來了電影學院文學系旁聽生的機會,就是這個機會,為他換來了實現電影導演夢想的大門鑰匙。

大學第一年,賈樟柯每星期能看到兩部最新的國產電影。不過,日子久了,他開始對這些電影反感。因為這些電影基本上都是塑造英雄形象的主旋律電影,但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關係不大。於是,賈樟柯萌生了拍電影的念頭。這對於一個還是在校大學生的他來說,是一個瘋狂的念頭。但也就是從那一刻起,賈樟柯開始了他的電影逐夢之旅。他組織了“青年電影實驗小組”,發動一切力量開始拍攝《小山回家》,這部短片在香港獨立短片展獲獎,賈樟柯獲得了生平第一筆投資,人民幣20萬。

1997年春節回家,賈樟柯用21天在家鄉山西汾陽完成了《小武》的拍攝,也因此受到影壇的關注。這份夢想的不易、這份熱愛的不滅、這份情懷的不暗,讓他在電影事業的路上,越走越遠。本次中國夢·夢之藍《夢想季》又回到了賈樟柯夢想的原點——山西汾陽。把滋養賈樟柯夢想種子的那片土地搬上熒屏,把那些似乎褪了色的時光重新點亮。

唯有初心可與夢想一起登頂

賈樟柯說:“我覺得中國需要一些彪悍到可以獨立的人與這個時代共舞,參與到裡面,改變它,影響它。而不是穿上盔甲,說我是獨立的,眼睜睜看著所有的事情覆水難收。”這正是一種新時代的精英思維,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從賈樟柯這裡,我們能看見電影的另一種模式,簡單的對白,並不精巧的構架,只是簡簡單單的記錄,然而正是這樣的電影,卻實實在在體現了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它真實的存在於我們的身邊,熟悉、陌生,卻讓人感動,展現了一種我們可以為之動容的情懷。這是他做電影的初心,也是一直在電影中堅持的夢想。

賈樟柯早期電影的主題,鏡頭對準是身處中國現代化邊緣地區年輕人的反叛和絕望。主要代表作為“故鄉三部曲”《小武》、《站臺》、《任逍遙》。後來的作品《世界》以北京世界公園開場,賈樟柯作品隨之離開了早期電影的地方性場景,轉而描繪首都民工的生活。《三峽好人》記敘了三峽大壩工程所破壞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而《24城記》則記述了因城市房地產產業興起而帶來的工廠拆遷,進而引發的分崩離析的鄰里關係……

事實上,賈樟柯的電影似乎展現了一種幾乎是系統性的社會學演進路程,展示了當代中國發展的種種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人性拷問,付出的環境以及社會代價。他用自己的方式,參與整個時代的發展,喚醒時代的意識,這也許就是夢之藍所倡導的新時代精英精神和夢想力量。

“夢想是一條向上的路,最終陪你登頂的,唯有你自己和那顆關於夢想的初心,為了夢想。”賈樟柯在微電影的最後如是說。一個毫無資源背景的縣城青年,隻身來到北京尋找電影夢。他用20年的時間,讓自己從一個主流之外的電影學院旁聽生,蛻變為最受國際影壇矚目的亞洲導演之一。可以說,賈樟柯是無數懷揣中國夢的新時代精英的一份子。

本次中國夢·夢之藍《夢想季》微電影,賈樟柯真實再現了他的家鄉、他的心路歷程,以及他涉足電影最初的初心與夢想。“有些事想著想著就過去了,有些事做著做著就做成了!夢想在於行動,夢想在於堅持!夢之藍,為了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