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你是我的"親" - 遊大姐

你是我的"親" - 遊大姐

伊秀女性範 人氣:3.65K

遊大姐,你是我的"親"

“遊大姐,你是我們的親!”遊端霞(右)在屋門口碰到居民,照例被熱情地扯住拉一陣家常。長沙晚報通訊員 李海清 攝

“遊大姐,你是我的親囉嗬嗬!”怡園街上一陣鑼鼓梆子敲起,有街坊唱起了改版《劉海砍樵》,讓走在街上的“遊大姐”直冒汗。

“我怕出得門,大家的熱情有點受不了。”“遊大姐”說,一早出門,到處有人拖你拉家常;去菜市場買菜,還沒來得及掏錢,單就給人搶著買了;屋門口呷碗粉,老闆硬不肯收錢……有人戲稱,如今談愛都要AA制,“遊大姐”是何許人,有人搶著為她買單?

“遊大姐”叫遊端霞,是雨花區高橋街道怡園社群黨總支第一書記。因為地處高橋商圈核心,怡園社群是長沙最典型的“人口倒掛”社群:常住人口12500人中,流動人口就有8460人。

“進了怡園門,就是一屋人!”遊端霞的這句口頭禪,就是她服務社群16年來,一直揣在心裡的“親人觀”:不管外地人還是本地人,只要你把居民視為家人,他們也會把你當家人。她是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16年裡,她把一個人口混雜的社群,建設成一個宜居宜業的省級文明社群;她成立湖南首個服務外來流動人口的公益機構“他鄉美”俱樂部,為他們解決了住房、就業、上學難題,並帶領他們成為反哺社會的社群志願者。穿街走巷16年,她成了大家的“親”!

放棄20萬元年收入紮根街巷

時間回溯到2001年,長沙老“黃金碼頭”黃興南路實施步行商業街改造。在焦急等待完工的老闆中,一個訊息炸開了鍋:“遊老闆不做生意,回鄉當官啦!”

這個“遊老闆”就是遊端霞。從1984年到2001年,她在黃興南路從賣衣服到賣五金、南食,誠實守信、善聚人脈,成了生意圈中小有名氣的“名聲姐”。那個年代,她每年收入已過20萬元,步行街開街後又能火一把,她為什麼要離開?

遊端霞回憶說,那年正值高橋五一村改社群招考幹部,於是,她將門面交給老公打理,自己考進居委會。“進來才發現是‘三無’社群,還要‘帶資進場’。”遊端霞笑言,當時社群一無陣地,租在工棚裡辦公;二無資產,辦公桌都要自己籌措;三無檔案,居民資訊資料都是空白。最大的問題是,前期辦公經費都沒有,靠“燒”自己帶的萬餘元私房錢。就在這樣極端困難的環境下,她一雙鐵腳板跑遍社群,一年半時間挨戶收集3500餘名居民的檔案資訊,慢慢把這個“家”立起來。

建湖南首個新市民俱樂部

建齊檔案後,遊端霞傻眼了,過去身邊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鄉親,變社群後,當年總人口5000餘人中,有本地戶口的竟然只有302人。海量外來人口湧進社群,而且大多來自窮鄉僻壤,在陌生城市寄人籬下。城裡難留住,鄉里回不去,怎麼辦?身邊眾多外來新市民的困境,引起了遊端霞的關切。

“我放肆喊抓‘賊殼子’,就是沒一個人理。”怡園社群內的交警宿舍小區頻遭盜賊光顧,小區門衛老劉說,明明自己大聲喊抓賊,為何沒有反應?遊端霞問半天才明白,老劉剛來長沙不久,一口老家土話,喊抓賊誰聽得懂?再有,當年萬家麗路剛修通,路邊居民頻頻遭遇車禍。遊端霞調查發現,原來其中不少人剛進城,根本不曉得斑馬線有啥用,紅綠燈管什麼……

“進門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學會家裡的規矩。”遊端霞認為,城市化,首先應該是文明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城市化,社群有責任引導新市民融入新家。於是,2007年,她發起成立湖南首個服務新市民的公益組織——“他鄉美”新市民俱樂部。她請來交警、消防、禮儀、語言、醫療專家,在社群免費開辦流動人口大課堂;組織交通、消防安全培訓,甚至手把手教第一次進城的新市民用液化氣、騎電動車,逐詞逐句教大家講普通話、學長沙話。很快,俱樂部新市民會員越來越多,儘管南腔北調,但和社群越來越親,治安案件、安全事故越來越少。

2003年,益陽農村少年彭來力兄妹倆隨父母遷居到怡園社群,不久父親意外去世,母親患上癌症,城裡親戚狠心將孤兒寡母趕出門。最困難的時候,“遊媽媽”來了,一連串幫扶讓這家人的心又熱騰起來:俱樂部幫彭家聯絡了廉租房,為他們上了戶口,辦理了低保,還給他們安排了在社群銷售福彩的崗位。遊端霞發動自己的父母、老公,全家帶著彭母,到人流最密的高橋大市場銷售彩票,賣不完的自己出錢全部買下;彭母去世後,遊端霞幫助彭來力入伍,前途有了著落……如今彭來力和妹妹在海南生活很幸福,去年還專門“打飛的”來長沙,給遊媽媽送上香甜的熱帶水果。

真情感召引來愛心反哺

“要是沒遊大姐,我這輩子可能就完了。”講起當年的往事,坐在輪椅上的周文輝唏噓不已。多年前,他來長沙打工,因為在一次戶外作業中不慎觸到高壓電線,造成四肢癱瘓,要求賠償卻遭到無理拒絕。家裡沒了經濟來源,兩個孩子面臨輟學,妻子因無法承受壓力而離家出走。當時,老周的精神徹底垮了。遊端霞得知此事後立馬伸出援手,一邊為他家送油、送米,一邊發動居民群眾為他募捐,同時免費幫他聘請律師,成功為他爭取到了20餘萬元的賠償,並自掏腰包幫助兩個孩子完成學業。她還利用節日契機,把離家的周妻找了回來,併為這對夫婦謀了一份工作,讓這一家子破鏡重圓。

有感於遊大姐的關照,周文輝成為了“他鄉美”俱樂部的註冊義工,帶領殘疾人上街勸阻交通違法,宣傳文明殯葬,為街坊修理電器。“我們都是一屋人,我幫別人就是助自己。”只剩下雙手的周文輝連生活都難自理,卻在義工的崗位上堅持了八年多。遊端霞組建的“他鄉美”俱樂部裡,4000多義工大多是像老周這樣受過她幫助的“親”。傳遞愛心反哺他鄉,成了新市民的新時尚,“他鄉美”俱樂部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聯合國中國青年農民工教育培訓專案試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