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健康保健>養生>健康養生>好好為身體打個翻身仗 - 利用這個夏天

好好為身體打個翻身仗 - 利用這個夏天

伊秀女性範 人氣:2.87W

1

利用這個夏天,好好為身體打個翻身仗

三伏天的由來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7月7日節氣是小暑,古籍《群芳譜》中說:“暑期之此尚未極也。”因為小暑過後,全年最熱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熱的日子,又是陰起陽降的時候。

《漢書·郊祀志注》中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於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

“伏”,乃是藏陰氣於熾熱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

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與五行搭配中屬金。金怕火,在數伏天氣中逐日消減,因此古人以庚日來計“伏”。入伏以後,暴雨易形成洪水,稱為“伏汛”。數伏天氣要一個多月,古人把這段時間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組成。

三伏天就是所謂的“伏天兒”,就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溼、燥、火”)中的暑邪。

若暑邪不除,夏日會逐漸的深伏於體內,到了秋季。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後,這些病會反覆發作,《黃帝內經》言“……夏傷於暑,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2017年伏天的時間

從農曆小暑至立秋的這段時間,俗稱“伏夏”,有初伏、二伏、三伏。今年有四伏,初伏為7月13日,二伏為7月23日,潤二伏為8月2日,末伏為8月12日。

2

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一年中酷熱的開始,此時“風、寒、暑、溼、燥、火“六邪旺盛混雜,正是冬病夏治最好的好時機!這段時間如果養生得當,往後一年無病害。所以,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黃金時間。

冬病夏治是指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它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素問•六節髒象論》中“長夏勝冬”的剋制關係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指導思想。

“冬病”——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

冬為陰,夏為陽,“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於機體素來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或重感陰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洩瀉、關節冷痛、怕冷、體虛易感等反覆發作或加重。

“夏治”——藉助伏熱以扶陽,調陰陽愈寒疾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令。夏季是自然界和人體陽氣最旺盛之時,尤其是“三伏天”,人體腠理疏鬆,經脈氣血執行充盈,此時對身體進行溫補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而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日為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裡),為溫煦肺經陽氣,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熱治寒、鼓舞陽氣,是驅散內伏寒邪、調整陰陽的最佳時機。

3

三伏貼•冬病夏治緣由

三伏灸(貼)是我國傳統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祖國醫學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療法,“冬病夏治”的“三伏灸(貼)”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

三伏貼是指在每年的初伏、中伏、末伏,根據辨證來在皮表貼放藥物,以鼓動陽氣催邪外出。它也叫天灸,屬於非火熱灸法。作為灸法的一種,它雖然有溫陽之性,但不借助火力催動,單獨靠藥物的辛散走竄之力,關於它最早記載《五十二病方》,文中記載用芥子泥貼敷於百會穴,使區域性皮膚髮紅,治療毒蛇咬傷。書中還提有外敷“傅”、“塗”、“封安”等法的區別。

這種療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人們體內陽氣也相對充沛的時機,應用具有溫經散寒補虛助陽的中藥製成藥餅,通過有經驗的鍼灸醫生辨證分析後,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貼敷灸治療,一方面能增強機體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於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治療或防止冬季病的復發。

4

三伏貼療法——“冬病“之治,效驗匪淺

三伏貼療法是根據天人相應的原理特取夏季三伏之時在區域性俞穴上敷以辛溫發散之藥,以達祛除寒邪,宣通經絡,補益人體正氣之功效。

三伏貼適應症

三伏貼療法療效顯著的疾病多是“冬病”,如:呼吸系統的哮喘、慢性支氣管炎,五官系統的過敏性鼻炎等。冬至時陰氣的盛復達到頂點,陽氣的消退趨於盡頭。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等難治“冬病”也以同樣的盛復達到了頂點,即使到了夏至患者體內陽氣也較正常人虛弱,此時“冬病”處於病理狀態的陽虛,要靠夏季自然界陽氣的促動,虛陽才有欲動,趨於好轉之勢,這就需要溫陽。

三伏貼藥效病機

三伏貼採用麻黃、細辛、生薑等辛溫之藥以溫陽祛寒,驅逐寒邪,以消“冬病”之病根;

採用“隨而濟之”的補法,即在“夏至”以後,陽氣漸去之時,選取腎俞、命門、大椎、膏肓等補腎溫陽之要穴隨而濟之,起到溫陽的作用。正如《素問•脈要精微論》雲:“四時之病,以其勝治之愈也”。

因此,在夏季對“冬病”予辛溫之藥祛寒,擇補腎溫陽之要穴“隨而濟之”,動其致病之寒邪,恢復人體正常的陰陽平衡。此乃三伏貼之根本。

三伏貼是否也需辨證論治

三伏貼不需要辨證,貼上就有正面效果?

這個當然是不可能的了,中醫治病的精華在於辨證論治,有效就說明有偏性。中醫的效如桴鼓是建立在準確辨證,以偏糾偏的基礎上。有熱證還用熱藥,陽氣不足再做開洩之法,必然會加重疾病。

經中醫辯證論治屬虛寒證的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覆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疾病。

三伏貼主要是針對夏天較輕冬天較重的虛寒性疾病,如慢性咽炎、鼻炎、哮喘、咳嗽、反覆感冒、風溼性關節炎、脾胃病等較有效,這些患者平時喜暖畏寒、不敢吃涼的。如果是實火、溼熱、陰虛火旺等患者,則效果不大,甚至還可能有副作用。

5

夏季之氣在孫絡、面板,三伏貼敷效巨集

三伏貼敷作為天灸的一種,也需要揆度氣血之所在以施行敷貼。

《內經》對四時經氣也作了很多詳盡的論述, 如 《素問·四時逆從論》曰:“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在肌肉,秋氣在面板,冬氣在骨髓。”

《靈樞·終始》亦曰:“春氣在毫毛,夏氣在面板,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

《靈樞·本 腧 》曰 : “此 四 時 之 序 ,氣 之 所處 ,病 之 所舍,藏之所宜。 ”

以上都指出因四時季節不同,經氣的位置也會不同,體現了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中醫整體觀念。其中提到夏季之氣在孫絡、在面板,相對於冬氣之在骨髓、在筋骨,說明夏季之經絡氣血位置較表淺,加上夏季孔穴多開,腠理疏鬆,此時在穴位上敷以藥餅,藥物更容易經穴位透入機體,通過經絡而調理氣血,以達藥效。

6

三伏貼為什麼多在背俞穴、膀胱經?

《理瀹駢文》 曰:“五臟之系成於背,臟腑十二官皆在背,其穴並可入邪,故臟腑病皆可治背。”

說明背部俞穴是五臟六腑在背部的反應點, 通過背部俞穴可以整體調理臟腑氣血功能,治療五臟六腑之病。

此外,背俞穴均在膀胱經上,足太陽膀胱經與手太陰肺經相表裡,主一身之衛外,這也是三伏貼敷背部俞穴防治肺系疾患的經絡理論依據。

再者,背部俞穴多與相應臟腑位置相近,可以更好地調理相應臟腑的功能。如肺俞為膀胱經穴, 亦為肺之背俞穴,其位置接近肺臟,是肺臟經氣輸注於體表之處,用辛溫藥物敷貼肺俞,可獲溫固肺衛及祛散風寒之效。

但並不是所有三伏貼都選擇背俞穴,其他穴位如大椎、天突、膻中等都有被選取,運用時需要因人因病而異。

7

怎麼選擇適合自己的三伏貼藥方?

以下文字選自李老師《七問三伏貼》

其實辨證的原則和內服藥基本類似,只是三伏貼的藥方大都會配合辛香走竄能透達皮部的中藥。有相應基礎的朋友可以參考《理瀹駢文》,沒有中醫基礎的還是建議大家諮詢專業的中醫大夫。

如果大家只是為了生髮陽氣,身體沒有明確的陰陽不和,臟腑失調。那可以用這個方子,每年老師都會給一些小朋友貼敷,可升達陽氣以達到提高體質的作用。對於成人而言只要沒有明確的陽亢症狀也都可以使用,因為非常的和緩。方藥及製作過程如下,僅供大家參考:

細辛 肉桂 乾薑 白芥子 人蔘 生黃芪 炙甘草 骨碎補 補骨脂

1、上九味藥,反覆打粉、過篩3次(100目即可)。如圖藥粉越細越好:

2、煉蜜,取適量蜂蜜,倒入鍋內(最好是砂鍋)。小火熬製,熬到蜂蜜有大量氣泡冒出即可。如圖

3、取生薑適量去皮,榨出汁後與嫩蜜混合,調勻。再與中藥混合。(生薑汁為蜂蜜的一半)

4、攪拌成團狀,切斷後放入,藥貼中即可。

如何選擇穴位

一般而言,用以上藥物增強體質,老師經常會用到:脾俞、至陽、腎俞五個穴位。

至陽穴:在兩個肩胛骨聯線的中點。

脾俞穴:

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腎腧穴:

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8

貼三伏貼後的正常反應

1.貼敷後區域性面板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

2.貼敷後面板區域性出現刺癢難忍、灼熱、疼痛感覺時,應立即取下藥膏,禁止抓撓,不宜擅自塗抹藥物,一般可自行痊癒。

3.若面板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面板科就醫。

一般三伏貼要避開陰雨及大風天氣,最好選擇陽光明媚,溫度較高的日子貼敷。

9

三伏貼的禁忌

人群禁忌

三伏貼要禁止患有肺炎以及多種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面板病患者;貼敷穴位區域性面板有破潰者;陰虛體質;溼熱體質;妊娠期婦女;糖尿病患者;腫瘤患者等等人群使用。

飲食禁忌

三伏貼使用過程中要忌食菸酒、生冷、刺激、油膩、海鮮食物,做到飲食清淡,以免誘發過敏或影響敷貼效果。

護理禁忌

三伏貼使用之後,取下敷貼劑要禁止用手去搓、抓、撓敷貼的部位,也避免使用洗浴用品、止癢藥物等等,以免進一步刺激肌膚。

疾病禁忌

三伏貼不是萬能的,如果是患有熱性疾病,比如咳喘伴有發燒、黃痰的患者、肺結核活動期伴有咳血的患者等,使用三伏貼會使體內陽氣更盛而加重病情。

時間禁忌

成人可貼4~6小時,小兒2~4小時,若感疼痛或燒灼不適可提前取下,小兒時間適當縮短。貼藥後減少活動以免藥物脫落,取下藥貼時,請用溫水溼敷後輕輕揭下。

溫馨提示“冬病夏治”並非人人通用,僅適宜那些處於疾病緩解期或穩定期的人群。所以在選擇治療之前,一定要先分清自己目前是屬於疾病狀態,還是處於非急性發作期。如果是疾病發作期,則最好讓醫生根據病情和體質,辨證施治。“需要注意的是,中醫貼敷只是疾病治療的一種手段,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療,像一些慢性病患者,如果還正在服藥的話,在敷藥期間不能盲目減藥或停藥。”

不是所有有以上病症的患者都適合“冬病夏治”,孕婦、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對藥物過敏者、面板長有皰、癤以及面板有破損者、疾病發作期(如發燒、正在咳喘等)的患者就不適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