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家門口"服務提升民眾幸福感

"家門口"服務提升民眾幸福感

伊秀女性範 人氣:1.91W

【光明時評】

"家門口"服務提升民眾幸福感

如何讓居民不出社群就能享受社會公共服務?據報道,今年起,上海市浦東新區通過推動教育、衛生、民政等19個部門7大類服務資源下沉到村居,在全市率先試點建設“家門口”服務站。諸如就醫記錄冊領用補換、社保業務受理、居住證辦理、證件人像採集等事務都能就近辦理,同時還吸引各種社會資源、市場資源入駐服務站。

將各種與民生緊密相關的社會公共服務送到居民的“家門口”,不僅解決了社群民眾辦事難、跑腿多的痼疾,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以往行政資源條塊分割、高高在上的問題,民眾就會得到切實的便利,上海浦東的這一探索令人眼前一亮。

根據以往的權力分配格局,許多社會服務資源掌握在教育、衛生、民政、醫療、公安等多個部門,分散辦理,且大多聚集在縣區、街鎮層面,老百姓需要辦事時,往往出現搞不清門類,三番兩次跑冤枉路的情況。即便找對路了,也會面臨種種“找不到人”“路太遠”的麻煩。甚至由於辦事較為煩瑣還催生了諸多附著於行政機構、專門收錢辦事的中介機構等。

上海浦東新區此番認真清理公共服務資源,並列出包含42個專案的服務“清單”,一體下沉到村居終端,與老百姓面對面互動,直接辦理,無疑是一種簡政放權、實現社會治理精細化的積極努力。不僅權力得到了重塑,找到了服務的物件,老百姓的很多問題也得以在家門口解決。因為有了服務站這樣一個新的“權力中心”,也必然會吸引其他各種社會資源與市場資源的進入,諸如“萬有集市”菜場、“社工助手”系統、“點幫幫”服務平臺等,均極大滿足了民眾的生活需求。根據規劃,到2040年,上海的社群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可達覆蓋率將達到100%。而“家門口”服務體系正是“15分鐘生活圈”的基礎所在。

民生無小事,小事辦好了,整個社會的幸福獲得感就會得到很大提高。很多時候,政府向民眾提供公共服務,特別要注重服務送達的方式和路徑。現實中,民眾因為不便而不滿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也滋生了不少戾氣與矛盾。村社是聯絡群眾最緊密、服務群眾最直接、組織群眾最有效的基本平臺,社群治理在社會治理中起著基礎作用,也是難點與重點所在。提高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就應該“化零為整”“權力下沉”,將更多的民生服務“送貨上門”,紓解民生困擾,真心實意服務民眾。從這個意義上講,浦東新區“家門口”服務站不僅僅是探索社會治理的“上海方案”,也具有普遍的現實指向意義。

(作者: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