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伊秀女性範>資訊>新聞>百姓民生>朋友圈"漁網"撈起一半銷量 - 魚販轉戰線上銷售

朋友圈"漁網"撈起一半銷量 - 魚販轉戰線上銷售

伊秀女性範 人氣:7.41K

原標題:朋友圈裡的“漁網”,撈起一半銷量

本報記者 王益敏 本報通訊員 陳婉榕 洪菁晗

經歷了三個月的休漁期後,穿梭於東海的漁船又忙碌了起來。從舟山沈家門、象山石浦,到溫嶺石塘、溫州洞頭……一船船的生猛海鮮被一車車運出來,讓老百姓的餐桌一下子“鮮活”起來。

魚販轉戰線上銷售 朋友圈"漁網"撈起一半銷量

沈家門漁港,梭子蟹一半在船上,一半在碼頭。 本報通訊員 翁盈昌 攝

事實上,從海鮮“上岸”第一站的碼頭,到進家門前最後停留的農貿市場,“蝦兵蟹將”們的這本生意經可不簡單。近日,錢江晚報記者走訪多地,展開調查。

海產品質優量多

市場零售商卻連連“叫苦”

從小在沈家門漁港邊長大的阿律(化名),跟著父母已經做了近10年的“魚販子”。

阿律說,他“揮汗如雨”的忙碌,是從8月2日凌晨3點50分開始的——那時,編號為浙岱漁運01201的漁船在出海15個小時後,急匆匆回港,帶回來兩萬斤新鮮梭子蟹。

梭子蟹是這次開漁後的最主要海產品,也是當下海鮮市場中的“網紅”,每公斤零售價在20~40元不等。

阿律記得,第一批進沈家門漁港的蟹,幾乎是被“搶”空的。他憑著多年在當地攢下的人脈,也不過拿到幾百斤,不到三個小時後全部出手,淨賺兩千多塊。

這幾天,梭子蟹捕撈量逐漸上來了,海鮮的價格也逐漸穩定下來。“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比前兩年要好很多。”阿律說,但他發現,自家的“傳統”生意,卻還不如以前好做了。

“今年,除了雙休日外,平日裡的零售生意還不如以前。”阿律說,相比前兩年,他家在農貿市場上海鮮攤位的零售利潤要下降近三成。

與此同時,200多公里外,在杭州大關的八丈井農貿市場擺攤的菊女士,有著同樣的“遭遇”。“海鮮剛上市那會,杭州還是持續的高溫天,我每天光是賣螃蟹,都要比去年同期多花近200元的‘降溫費’,這筆不小開支全用來買冰塊了。”

魚販轉戰線上銷售

至少一半攤主有自己的淘寶店

這幾天,阿律把零售直接放在了網上,還號召身邊的朋友幫他在朋友圈一起叫賣,“沒想到,生意出奇得好。”

事實上,靠著這波剛上市海產品而做起臨時“魚販”的人,不在少數。在舟山某單位上班的阿呆(化名),也從幾天前在朋友圈開賣海產品。阿呆甚至整合了最近上市的多種海產品,做成“家庭裝”。

“每天上午9點和下午3點,我會在朋友圈各發一次實時零售價,一個小時後訂單截止,然後直接叫人去汽車站走託運,省內幾個小時候就能拿到貨,甚至在晚餐前就能吃上。”阿呆說,幾天下來,她憑這樣的“菜場式”銷售,賣出近千斤海貨,“銷售額抵得上一個市場攤位了。”

象山石浦的振華也索性關掉了自己的海鮮攤位,直接做網上下單、快遞送貨的海鮮生意。但幾天下來,他發現,這樣的生意模式,面臨著不少困難。“現在直接來拿貨的人多了,大批發商賣出來的螃蟹,經常出現‘暗藏’死蟹的情況。”振華說,這樣的情況越來越多,“似乎成了市場潛規則”。

“熟人介紹做的是口碑,如果一連幾次給的貨不夠新鮮,客戶很快就會流失。”振華說,這幾天他都是從批發來的螃蟹中,再進行分類銷售,“即使少賺一點,也要穩住生意。”

錢江晚報記者瞭解到,如今,不少傳統魚販都轉型做起了網上銷售。“以前跟我們一起賣海鮮的攤販,至少一半以上在淘寶上開店賣鮮活的海鮮品了,實在圖方便的,也在朋友圈裡叫賣,大家一傳十,十傳百,網上生意倒是越做越好了。”阿律說,有些年紀偏大的攤主,即使自己不會操作,也交給自己的子女來做。

在不少魚販看來,如今網上售賣的海鮮,新鮮度並不比市場上銷售得差,“走託運或是快遞,有些從船上到餐桌基本一天也夠了,保證了質量,也讓不少年輕人得到了方便。”